亲读会案例 |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、四单元的整合教学
汪琼
亲读会三年级导师
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老师
《小学语文教师》教坛新秀
事迹被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报道
致力于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
我特别喜欢三年级《日有所诵》中的一首诗——
蝴 蝶
(英国)迈克尔·布洛克
春天的第一只蝴蝶
身披橙色和紫色
从我的路上飞过
一朵飞行的花
改变了
我生活的颜色
好书也恰似一只蝴蝶,深入内心,唤醒灵魂。《阅读力——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》就是这样一本“蝴蝶书”。
作者阿德丽安∙吉尔引用密歇根大学教授大卫∙皮尔森关于“熟练阅读者”的研究,提炼出“熟练阅读者的特征”:
一个好的阅读者是元认知的——能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使用以下策略,从而与文本进行互动,更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,包括联结、提问、图像化、推测和转化等,总称为阅读力。
阿德丽安∙吉尔解释道,大家总误以为阅读力是识字和口头语言的自然结果,其实,它是更为复杂和重要的过程,这个过程需要知识、经验、思考及教学指导。
阅读力需要培养,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阅读力。
这也是部编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辑要点,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绞合,后者侧重的就是阅读策略的指导和示范、训练和运用。
接下来,我将以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、四单元的统整教学为例,和大家谈谈如何利用图像化(结构创意图)这一策略,带领学生感知童话的主题、结构,同时,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联结力、推测力和模仿表达力等读写策略的指导。
第三、四单元的选文都是童话,无论内容、主题、语文要素,都非常贴近三年级学生的年段特征——他们喜欢童话故事,善于幻想,常常在脑中编织各种奇妙的故事,喜欢提问、推测,渴望交流展示。
除《一块奶酪》外,其余文章均使用了回环-反复的结构,非常适合和学生一起玩将童话变图画的结构创意图游戏,并将阅读力培养无声却有意地渗透其中。
一、绘制结构创意图
(一)什么是结构创意图
我们以《去年的树》为例,一起经历图文并茂的创意理解过程——
1.自读童话,交流《去年的树》讲述谁和谁的故事?让学生用简笔画勾勒去年的树和小鸟;
2.为了寻找去年的树,小鸟分别问了谁、飞去哪些地方?围绕主体插画标出线路图;
3.故事是怎样开头?又是如何结尾呢?和原文的结尾比较阅读,感受“生死不渝的友情”这个主题。
结构创意图,就这样画出来了——
(二)与《那一定会很好》比较,感知童话结构上的秘密
1.老师引导、学生尝试完成《那一定会很好》结构创意图,大体如下——
2.比较两幅结构创意图,寻找结构上的秘密:故事情节一般会反复三次,首尾一般会呼应;
3.结构创意图还有很多形式,读一读《在牛肚子里旅行》,试试看怎么画比较合适?
(三)拓展印证,整合呈现
1.课本上还有哪些童话有类似这样的结构?再阅读三、四单元课文,找一找、聊一聊、画一画;
2.展示学生创意结构图,比如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》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》等,具体呈现学生的概括力、想象力;
3.你读过的绘本、童话、民间故事中,哪些也有类似这样的结构?可以再读一读,画出它们的结构创意图。(可以在班级内举办结构创意图展览会,让学生的阅读、绘画、想象力、创造力得以整合呈现。)
(四)用结构创意图帮助学生编童话、写童话
1.回顾童话结构上的秘密;
2.从教材的第40页上选择一组词汇,比如“国王、黄昏、厨房”,师生一起设计结构创意图,借此编童话、说童话,比如——
3.四人小组,选择词句,要具备角色、故事起因、情节发展等,然后设计结构创意图,注意首尾呼应,一起编童话、说童话;
4.小组成员分工合作,展示本小组的结构创意图及创编的童话,鼓励倾听者与之互动,鼓励或提出修改意见;
5.小组合作写童话,修改童话,配插画,在教室设置“童话角”予以展示;
6.思考并小结:从结构创意图你学到了些什么?(老师准备一张纸,每位学生发一张便利贴,写下自己的感悟,交流后贴到大纸上,大纸再布置到教室里,让学习过程得以具体呈现,并让收获与大家共享。)
二、我们都是图书侦探
(一)推测有各种依据
1.看图片,猜猜图中人物的心情,说说理由。(这里的猜测依据之一:图画)
2.读《一块奶酪》,猜猜蚂蚁队长不同情况之下的心理活动,聊一聊为什么这样猜?(了解上下文和细节是推测的重要依据。)
3.出示绘本《胆小鬼威利》封面,猜猜故事情节,再一起共读,验证猜想。(猜测依据可能是题目、封面以及平时的阅读经验。)
4.民间很多谚语,比如“久晴大雾必阴,久雨大雾必晴”,“冬天麦盖三层被,来年枕着馒头睡”,“燕子低飞蛇过道,蚂蚁搬家山戴帽”等,他们预判的依据是什么呢?(长期观察和思考获得的生活经验,让人类能做出相对准确的预判。)
小结回顾:
推测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,更不是胡思乱想地乱说一气,是从图画、文字、以往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中寻找有助于推测的线索,然后在脑中填入生活或书本上没有明写的内容。
(二)推测与修改
1.阅读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》,补充第二个故事情节,并讨论如何补充才接近原文?(推测的主要依据就是第一个故事中小男孩剪胡子放风筝的情节。)
2.依据你的生活经验,长长的胡子还可以做些什么呢?设计完整的结构创意图帮助编童话。
3.童话有各种各样的结尾,回顾《去年的树》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》,你觉得该给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》加个怎样的结尾?你的依据是什么呢?
4.朗读原文结尾,让学生跟自己的推想做比较,写下不同的地方在哪里,可以如何修改?
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》之结尾
我的结尾:
原文的结尾:
可以修改的地方:
关于结尾我的新看法:
5.将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》的结局补充完整,并和同学交流。(在推测和表达中进一步感知童话结构中的秘密,结尾既在意料之中,也在意料之外。)
(三)推测和分析
1.阅读《不会叫的狗》,四人小组,进行讨论,从三种结局中选择一种,补充完整,再自荐交流,说一说本组这样推测的依据是什么?
2.回顾并比较《去年的树》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》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》等童话的结构创意图和结尾,你觉得哪种结局更合理?为什么?
3.朗读《不会叫的狗》原文结局,让学生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,再完成下表:
《不会叫的狗》之结尾
我的结尾:
原文的结尾:
原文这样安排的理由:
关于结尾我又有新看法:
4.完成表格之后,小组之间交流,进一步体会童话结尾的秘密:首尾呼应,结尾既在意料之中,也在意料之外。
以上是根据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、四单元语文要素而设计的整合教学。
根据教学需要和童话对应的特色,文章的教学顺序并不严格按照单元的框架。比如,《一块奶酪》用于“推测力”教学,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》用在“结构创意图”上。
这样的整合设计,主要是借用童话的结构特点及两个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,用“结构创意图”做主线,聚焦“图像化、推测、联结、比较”等“阅读力”的培养,不再将教学目标局限在语文知识层面,而是拓展到了儿童文学阅读及生活,这样也符合大语文教育观。
我们相信爱默生所说:“思维一旦因为新的观念而得以拓展,就再也不会回到原点。”
还记得汪老师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本《阅读力——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》吗?
11月24日,亲读会课程总导师、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、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、2018“阅读改变中国”年度点灯人付雪莲老师,将带领大家一起拆了这本书。
请抓紧时间仔细阅读哦!
《阅读力: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》
[加] 阿德丽安·吉尔 / 著
岳坤 / 译
接力出版社
延伸阅读